時差的震撼教育:當我的「理所當然」在歐洲同事眼中成了「不好意思」 疫情之後,Google 推出了「Work from Anywhere (WFA)」的福利,每年有 30 天可以選擇在任何地方工作。這次回台灣,我把握了這個機會,體驗了兩週的遠端工作。我的工作時間大約是台灣時間下午四點開始,一路到晚上十二點。有趣的是,這次的經歷讓我經歷了一場深刻的文化衝擊。 當「犧牲」變成「歉意」 在台灣工作期間,一些平時較少一起開會的歐洲同事發現我竟然在台灣時間的晚上時段工作後,都 慌張地傳訊息向我道歉 ,表示不知道我的時區已經這麼晚了,他們應該要提前安排會議。甚至我的老闆也主動將我們的 one-on-one 會議時間調整到台灣的傍晚時段,以便我能更舒適地參與。 這對我來說,簡直是個 巨大的文化衝擊 。對於許多外國同事,特別是歐洲同事而言, 尊重彼此的時間和參與感 是他們非常重要的價值觀。然而,對於我這個曾在台商和中國互聯網企業待過的人來說,長時間的工作文化已經讓我逐漸習慣將工作擺在個人生活之前。我一直以來都「理所當然」地認為,為了順利與歐洲同事和客戶開會,我應該要去配合他們的時區。 「亞洲社畜」作業系統的卸載之路 這次的經歷讓我有了幾個深刻的心得和啟發: 卸載「亞洲社畜」作業系統,需要更多時間! 我發現,過去在亞洲職場養成的「奴性」已經深深內化成我的「作業系統」。我習慣了將工作擺在第一位,甚至覺得犧牲個人時間去配合工作是理所當然。然而,我的歐洲同事卻可以 瀟灑地臨時請兩週假去滑雪,或是臨時找人代班,而且完全沒有覺得不好意思 。他們對個人時間的尊重和對生活的熱愛,讓我意識到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才能真正擺脫這種「工作至上」的思維模式。 休假是最好的「時差解決方案」! 為了不讓善良的歐洲同事們頻頻為我的時區感到抱歉,我發現最有效的方法似乎就是直接休假!這不僅能讓我真正地休息,也能讓大家免去協調時差的煩惱。 這次回來,我也才發現歐洲這邊的企業竟然有**「Buy extra vacation days」(購買額外年假)**的福利,而且真的有同事每年都會花錢買年假!這讓我大開眼界。看來,或許我也可以考慮投資一下,直接「買個清靜」,讓大家都省去時差的煩惱,也讓自己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這次的時差體驗,不僅讓我對歐洲職場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工作與生活的界線...
愛爾蘭社畜日記🇹🇼🇮🇪 職場洞察 x 外商工作 x 歐洲旅遊生活 📩聯繫方式: gloria.yr.hong@gmail.com